第一個“李書記”回去了,第二個“李書記”又來了。
2021年7月,李辛接替李峻峰擔任中國能建駐派蒿坪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李書記”的接力賽。
“中國能建一直以來很關心蒿坪子村的發展,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集團公司和李峻峰書記為這里付出了很多,我的任務不光是守好他們打下的‘江山’,更要開疆拓土,創造新的業績”,李辛笑著說話,但眼神里滿滿的都是自信。
“95后”小李書記的扶貧“接力”,已經在蒿坪子這個深山里的小村”跑“過了800多個日夜。
來了就不愿意離開的年輕人
2019年7月,李辛受組織安排前往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協助中國能建原派駐鎮巴縣蒿坪子村第一書記李峻峰同志工作,期限暫定兩個月。他帶著滿腔的熱情和沉甸甸的囑托,他邁上了新征程,開啟了新時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扶貧之路。
扶貧工作和企業工作不同,這方面他深知自己的學識、能力和閱歷與工作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從不敢掉以輕心,總在學習。在跟隨李峻峰書記下鄉入戶的過程中,了解村情民意、探討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雙腳是泥的小李在迅速成長。同時,他抓住外出學習的機會,想方設法了解先進技術,建議引進入村,為改變村里基礎建設、產業發展面貌吹來清新之風。
李辛(右)與李峻峰(左)一起在村工作
李峻峰書記有一句話,小李一直記在心里:“一個人最大的價值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最大的幸福就是創造的價值對別人有意義。”兩個月后,原定期滿,本該返回的李辛向公司申請繼續留下,”哪怕是成為讓一個編外‘駐村隊員’,只要能為老鄉多做點事,我也滿足了。“就這樣,他一直留在了村里,直到2020年8月參與完全國脫貧攻堅普查任務才離開。
”水深火熱“中的第一書記
2021年3月,李辛正式接受西北電建黨委指派,前往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接手中國能建在當地的鄉村振興工作。7月29日,被鎮巴縣涇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正式任命為蒿坪子村駐村第一書記。
8月到10月期間,當地罕見汛情,降雨量一度達到全國第二,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連續多輪的降雨導致村內多處地點出現滑坡,村內新建的環線路受損嚴重,多處出現山體垮方,道路被沖毀現象,嚴重影響村民人身安全與出行。李辛堅持24小時吃住在村,積極爭取救災資金,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防汛救災期間李辛在村內排除險情
除了急難險重的時刻沖在前,李辛更多功夫還是下在日常。為了更充分地了解民情民意,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李辛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對重點人群每月進行一次遍訪,對脫貧戶每個季度最少進行一次遍訪,建立遍訪臺賬,制定具體的幫扶措施,記錄并見證每一戶的振興之路。一路走來,李辛用一顆干事業的火熱之心,換得了村民的認可。
李辛與村民交流
李辛與村民交流
李辛與村民交流
頭腦靈活的致富帶頭人
蒿坪子村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而大部分村民因為短期看不到收益,不愿意主動改變。為盡快改變現狀,李辛積極聯系當地發展成熟企業,邀請入村調研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同時與當地政府及集團公司溝通,轉變產業資金投入占比,促使了一批“短平快”項目落地。
2021年9月,由于長期疫情影響,村內的特種養殖項目受到沖擊,李辛與村支書及時商議購進當地土雞,以降低養殖場運營的成本。2022年1月初,合作社的土雞上市,由于長期散養和糧食喂養,每斤的售價達到25元,每一只雞都能賣到一百多塊錢,雖然是第一年養殖,但第一批的100多只土雞已經實現銷售收入超兩萬元。
一邊是自我造血,一邊是”輸血“幫扶。由中國能建捐資成立的鎮巴縣原生園農牧專業合作社通過能建商城及線下銷售,向省內外客戶提供優質鎮巴農產品,銷售額已突破400萬元。目前,合作社自我發展椴木香菇、木耳產業,形成從種植到銷售產業鏈,帶動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引領村內產業發展。
椴木木耳產業發展
召開村民大會
自2017年定點幫扶蒿坪子村以來,中國能建先后向蒿坪子村陸續派駐兩名駐村第一書記,基礎建設及產業發展投入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基礎設施翻天覆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內產業發展勢頭興旺,集體經濟穩步壯大,已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美麗山村。
青春在奮斗中閃光,李辛也堅信蒿坪子的未來會越來越好。前不久,他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根據縣政府統一要求,結合中國能建批準的幫扶計劃,已制定了《蒿坪子村鄉村振興五年規劃》。